武漢城郊有個張書記

一個團隊要有戰(zhàn)斗力,非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例會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作者:呂德文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21-08-20

武漢新洲區(qū)項山村書記張全兵2018年元旦回村做了后備干部。此前,他在咸寧的中國移動做了十多年的施工隊長,有能力、有經驗,回村后得心應手,土地流轉、環(huán)境治理、組織勞務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條,群眾評價很高。2019年村兩委換屆,張全兵順利擔任了村支部書記。2021年七一表彰,項山村獲得了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的稱號。

張書記無疑是一位優(yōu)秀的村干部。他有一套自己琢磨出來的工作方法。其要點包括:一是開例會。村兩委班子成員,每周一上午都開例會,雷打不動,主要是總結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任務。張書記說,這是他在工地帶班總結出來的好經驗。一個團隊要有戰(zhàn)斗力,非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例會是一個很好的形式,因為是例會,關涉工作,故而嚴肅;又因是沒有上級壓力,也不是政治任務,彼此平等,也就可以活潑。大家可以在開會過程中相互交流,信息互通有無、調整步驟、凝聚共識,從而達到了團結的目的。

二是“跟蹤”。張書記覺得,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恒。所謂群眾利益無小事,有些在村干部看來是麻煩事,或不該管、不好管的事,對群眾而言卻是極大的事。雖然客觀上,村干部未必能辦,難免會大吵大鬧,但其實,吵鬧不要緊,吵了之后,安靜下來,將政策解釋清楚,把可辦的事先辦,不好辦的事找機會再辦,大多數群眾是會理解的。

“跟蹤”其實就是抓落實的具體辦法。有些村莊積累了不少矛盾,上級政策也無法落地,其實就是缺乏抓落實的心思和辦法。在村級治理中,無論是執(zhí)行政策,還是舉辦村莊公益事業(yè),都要做群眾工作。而只要干群關系不通暢,群眾內部存在分裂,事情就不好辦。反過來,為群眾辦事,調解矛盾糾紛,關鍵不在于把事情做好,而是要在做事的過程中做好群眾工作。村干部有了群眾基礎,其實做什么事“就是一句話的事”。

三是“三勤”。所謂“三勤”,就是手勤、腿勤和口勤。項山村雖說是城郊村,卻也是空心村,年輕人都在武漢等城市務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年人。包括張書記在內,項山村的村干部都要經常“下隊”,有事沒事都到各個自然灣轉一轉。因此,村委會盡管有了便民服務中心,但村干部還是得做到“腿勤”。比如新農保的年度審核,對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張書記都是與其他村干部親自上門服務。哪怕是沒什么事,到留守老人家里“照看”,好讓其子女放心,也是一種責任。

現(xiàn)如今,做好村干部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建設村干部隊伍,是值得探討的一件事。大多數地方的村干部待遇不高,事情繁雜,對村干部的能力要求并不低。很多地方致力于引進鄉(xiāng)賢來擔任村干部,這些村干部可能有無私的心,也有足夠的意愿,卻未必有足夠耐心來處理村莊中的細小瑣碎的事情。有些地方在大力推進村干部的職業(yè)化建設,希望通過提高待遇和規(guī)范化管理,來吸引優(yōu)秀的人才擔任村干部。但這可能適得其反,多數地方的財政無法滿足需求,且村干部一旦職業(yè)化,反而做不到“三勤”。更多地方的村干部還是只能做一些維持秩序的工作,沒有時間精力,更無動力去做好村干部,這就滿足不了基層黨委政府的要求。

張書記卻很可能是當前理想型村干部的標本:有錢、有閑、有經驗。張書記家庭條件不錯,有一家小型的保潔公司,妻子在管理,足以維持家計,這使得他可以成為事實上的“全職干部”。更重要的是,其在外闖蕩的一線工作經驗,以及對村莊的熟悉,使之有足夠的經驗來應對村莊工作的復雜性。在鄉(xiāng)村振興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張書記式的村干部。


版權聲明

本刊及官網(南風窗在線)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南風窗雜志社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垂詢電話020-61036188轉8088,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