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擠滿韓國人

今年1月前往中國的韓國民眾超過14萬人次,同比暴增908%,每4名到中國旅游的韓國客人,就有1名到了張家界。

作者:本刊記者 趙靖含 發(fā)自湖南張家界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24-03-25

VCG211309757154.jpg

張家界天門山天門洞(圖/視覺中國)


在張家界,你可以找到很多答案。

立于鬼谷棧道,身前是一片遼遠無際的蒼穹,腳下是近乎垂直的千米深淵。運氣好的話,你會看見云海從眼底漫過,霧氣升騰,層巒疊嶂,有如置身神山秘境。

屏住呼吸,無數的歷史頃刻間奔騰著撲向你,地殼運動、人類戰(zhàn)爭、詭譎傳說,壯麗、肅穆、人神融通,穿越時間之軸的悲鳴與歡愉洶涌而至,讓你澎湃不已。

回過神來,山峰依舊,熙來攘往。一位素不相識的韓國女性遞來糖果,那是她從家鄉(xiāng)帶來的旅途物資。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隔閡,但笑容和躬身致意世界通用。在櫻桃灣休息平臺,耳邊傳來的韓語要比漢語更多。

這座中國中部山城,正以奇幻魅力持續(xù)吸引著世界旅行者的到來,一句標語更是在韓國廣泛流傳—“孝敬父母,就送他們去張家界旅游?!?/p>

韓國數據顯示,今年1月前往中國的韓國民眾超過14萬人次,同比暴增908%。而張家界1-2月接待入境游客10.6萬人次,其中來自韓國的有4.58萬人次。

2023年,張家界文化旅游推介會曾稱:每4名到中國旅游的韓國客人,就有1名到了張家界。世界罕見的張家界地貌,阿凡達的好萊塢電影敘事,是張家界躋身國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天下奇山異水如云,兼具情懷與景觀者亦不算少,張家界,何以獨受韓國人青睞?

?

韓流勇進

邁克是一名美籍韓裔,從美國回韓國探望親戚時,他們當即決定一起去中國張家界旅行。直奔張家界有些奇怪,但事實上,這是許多韓國人的出游選擇。從韓國仁川機場、大邱機場直飛張家界荷花機場,全程航班僅3小時左右。

此外,張家界口岸已實現24小時落地簽審核,入境30分鐘便捷通關,大型酒店、餐飲店等都重建或增設了外卡收單POS機。甚至路邊的水果攤主,都能用幾句簡單的韓語交流。而景區(qū)內,中英日韓四語標牌隨處可見。

邁克在山頂的文創(chuàng)店里買了一頂關于張家界的帽子,遮住了略顯年齡的發(fā)際線,配合戶外墨鏡,在山間一副恣意瀟灑的青年模樣。他的3個銀發(fā)姐妹自顧自向前行進,精致的妝容完全隱藏了中老年的疲態(tài),她們對一路的美景發(fā)出贊嘆,在每一個推薦的拍照點,都要停下來留影。

和他們同行的,還有幾對韓國夫妻。在休憩平臺,韓國旅游團幾乎占據了一大半。一個疑問開始在社交媒體廣泛熱傳:韓國人到底是什么時候愛上張家界的?

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回答。一個主流觀點是,這是因為政府的國際市場戰(zhàn)略與雙方的友好互動。今年兩會期間,張家界市市長王洪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張家界從1999年起就在開拓韓國市場,陸續(xù)和韓國7個城市開通直航。

2001年,韓國觀光社社長趙洪奎受邀來到張家界,被綺麗風光深深震撼,回國后便積極宣傳。2006年,張家界與韓國慶尚南道河東郡結為友好城市,每年堅持實施互派公務員研修計劃。

張家界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黨工委委員、副局長田洪曼認為,友好城市之間互派公務員的交流,對張家界文旅資源的宣傳也有正面作用,韓國的公務員來到這里、喜歡這里,回國一定會在有意無意中向人推介。

除此之外,韓國的影視文藝作品也極大地推漲了張家界在韓國的聲量。2016年,韓國綜藝《團結才能火》來張家界取景拍攝,這期節(jié)目后來成為當年韓國單集收視率榜首。

2018年,韓劇《我的大叔》中也有臺詞展示了孝道與張家界之間曖昧不清的關系:“要不讓媽媽們出去旅行吧……我看電視上的張家界很不錯哦。”

在攀登天門山的過程中,40歲的導游金湖說著他的觀點,“阿凡達取景地的名聲,要比這些更加響亮”。更重要的是,韓國人熱愛爬山,但老年人體力有限,張家界的索道和巨型電梯工程非常發(fā)達,這給了他們兩全的選項。

金湖來自延邊朝鮮族自治州,2005年聽從朋友的指引踏入旅游業(yè),又在6年前開始專注于張家界市場。彼時,韓國游客蜂擁入華的盛況已經出現,而朝鮮語與韓語幾乎只有音調之差,朝鮮族人因此占據先天優(yōu)勢。

他幾乎沒有空閑的日子,每周都在同樣的路線上帶領著不同的賓客賞玩。與國內游客不同,韓國游客將導游視為唯一的溝通出口,他的路線只有陪伴,沒有購物。而金湖所在的旅行社,同是朝鮮族人的安經理則定居張家界,如今孩子已就讀張家界一中。

像他們這樣生活在張家界的延邊州朝鮮族民眾,還有3000多人,分別從事講解員、導游、餐飲業(yè)人員等多項職業(yè)。此外,據張家界最新數據,該市已發(fā)放韓、泰、俄等10余個語種講解員證860余本。如今,張家界的韓語導游近200人、韓語講解員近400人。

今年以來,韓國預訂張家界旅游產品的60歲以下消費者占比為66%,陪父母同游的消費者群體快速增長,從“銀發(fā)游”轉變?yōu)椤凹彝ビ巍薄?/p>

張敏英便是和父母一起出來旅行,3月的張家界相對小眾,景區(qū)舒適度大幅提升。她非常恐高,在棧道邊完全不敢往下看,但父母卻非常喜歡看風景,她一路都極為配合地為長輩合影留念。

在天門山懸索橋,甚至有一對東北夫婦請張敏英幫忙拍照。盡管聽不懂漢語,但是張敏英依然熟練地操作好手機,并因為全程都沒被發(fā)現是外國人,而露出狡黠的笑容。

刻在東亞人骨子里的山神崇拜及對自然的熱愛,以某種奇異的方式在彼此之間流轉。置身其中,便會恍然驚覺,在國界線之外,人與人的共通是如此顯而易見。

?

共生與包容

如果一定要為“韓流入張”尋找一個精神歸因,那么張家界自生而來強大的包容性,是她可以順暢地邁入國際化旅途目的地的根源之一。盡管張家界建市時間不長,且地處偏遠,但都有30多個少數民族在這里聚居共生。

出租車司機總是知道一座城市所有的秘密。李嚴是一名“90后”土家族人,很久以前,苗族和土家族互不通婚。但如今,他娶了一位苗族新娘,他們結婚時,族人從苗寨祠堂里借出整個村里唯一的一套苗銀婚服,完成儀式后又莊重地歸還。

如今,人們可以在景區(qū)里體驗這種少數民族文化。但李嚴也神秘地說道,湘西有很多的文化精髓,僅僅在景區(qū)里面是看不完整的。

盡管他相當年輕,但曾經做了6年道士,為喪禮做法事。外界傳說紛紜的湘西趕尸,他的師傅也曾為他做過解釋。從前湘西土司帶兵出征,戰(zhàn)士壯烈犧牲以后,湘西人遵循落葉歸根的祖訓,要把尸體帶回來。其中并沒有所謂的“法力”,而是靠戰(zhàn)友的牽引。

在《魅力湘西》劇場、七十二奇樓等景區(qū),人們可以通過沉浸式表演感受這些神秘傳說的起源。身臨其境時,這些看似幽遠奇詭的秘術,都化作了充沛而具體的人類樸素情感,產生跨越時代的奇妙共情。

如何將傳統的在地文化和規(guī)范化的旅游經營結合起來,是所有文旅城市都在鉆研的命題,而張家界引領性地注入了民營經濟的活力,這同樣是城市開放與包容的體現。

3月13日,南風窗見到了張家界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黨工委委員、副局長田洪曼。一個普通的周三上午,這位副局長在短短兩小時內要處理的事務,比我想象的要更細密。

此時并不臨近節(jié)假日,正是春節(jié)小高峰和夏天旅游旺季之間,張家界難得“人不算太多”的時段。但田洪曼似乎已經對忙碌習以為常,她在文旅崗位13年,深知旅游對這座城市經濟發(fā)展意義。

1996年,張家界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這是第一個與資本市場接軌的旅游景區(qū),成為中國山水旅游第一股。

田洪曼向我介紹道,“政府一直重視和鼓勵民營經濟在張家界的發(fā)展”。目前,整個張家界除了張家界武陵源等部分政府主導經營的景區(qū)外,很多景區(qū)均通過招商引資或者委托經營,實現了有效運轉。而即使在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內,一些重大工程如索道、百龍?zhí)焯莸?,也是交由市場主體投資經營。

天門山景區(qū)更是從開發(fā)到現在,全都是自主民營。

盡管沒有針對性地進入韓國市場—張家界每年都會在國內不同城市及亞歐美各國進行旅游推介—但1995年人均GDP就突破1.26萬美元的韓國,的確是最近距離的能被張家界吸引的國度。

韓國的高地和山脈幾乎占國土面積的70%,張家界的飲食與高山文化,對韓國人來說既新鮮又熟悉。田洪曼舉了一個例子,10年前,韓國旅游團隊最喜歡在張家界當地買一整頭牛宰殺食用。因為韓國當地牛肉價格高昂,而這里的肉類、水果蔬菜等都稱得上是物美價廉。

但如今,韓國人已不再是張家界的“唯一外賓”。在各大景區(qū),年輕的歐美背包客開始頻繁出現,泰國和越南的旅行團也在一片韓流中穿身而過。張家界政府也在主動針對入境旅游接待提供獎勵與補貼,扶持一些重點培養(yǎng)的客源地城市航班。

“國際張”,正在一步步攀升。

?

鐵腕治旅

目前正在股票市場焦灼的萬科,其創(chuàng)始人王石曾于1996年春節(jié)來張家界連爬了五天山。鄭毓煌的導師冉·凱維茲來中國旅行,立刻說出了4個地名:西安、張家界、桂林、上海。游玩張家界,似乎是各界名流的愛好之一。

盡管名聲在外,也并非盡善盡美。在一眾社交平臺,仍然有很多游客不時抱怨。諸如天氣原因沒有看見云海,以及低價散團的強制購物令人不適。在張家界的車站出口和旅店前臺,拉客的小旅行社比比皆是。

田洪曼告訴我,這正是張家界一直努力的事情—“鐵腕治旅”。然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然有很多低價拼團在鉆空子。

李嚴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真誠地勸告我千萬不要去報低價團。“有些低價團我們本地人都不敢想象,500塊左右包5天4晚,肯定要拉你去購物?!?/p>

田洪曼說,張家界作為一個長線旅游目的地,旅游資源豐富,全市有各類景點300多個,等級景區(qū)就有36家,而以城區(qū)為起點,大部分景區(qū)的車程幾乎都在1小時內。

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總經營面積5000公頃,購1次門票,4日之內可以多次從不同的5個大門入園,每個門、每一天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色,這本應是極佳的體驗—無須舟車勞頓。

但快餐式的旅游團總會走馬觀花地略過真正值得欣賞的自然奇觀,將低價吸引來的游客引入購物場所。2022年起,張家界發(fā)布旅游市場秩序管理規(guī)定,規(guī)定了旅游團隊在旅游期間的購物點和時間,消費者在旅游團隊購物場所購買了商品,有權在30日內無理由退貨。

可是此后,購物團又想出了新的“法子”,將游客引出張家界的地界,做成多點旅游,來規(guī)避這一限制。對于不了解的外地游客,很容易就“掉進陷阱”。當前,張家界通過開展“鐵腕治旅”專項行動,游客投訴率環(huán)比整治前下降70%。

田洪曼認為,想要徹底整頓旅游市場,光靠張家界的力量還不夠,“需要全省一盤棋,全國一盤棋”,還要有政府、行業(yè)和游客三方攜手奔赴的共心。

對于目前的狀況,她說,“一般從客源地組團的國際旅游團和精品旅游純玩團不會出現這一現象,如果游客想以報團形式參與,一定要盡量選優(yōu)質旅行團。如果自由行,目前張家界市內的交通等公共基礎服務比較完善,而且政府還在不斷優(yōu)化和提升中?!?/p>

張家界還有一個尚未公布的新計劃正在醞釀,他們希望能通過這一努力,幫助更多的人在張家界實現順暢的自由行。

?

景觀改變命運

祖輩都生活在此的張家界人,起先對山沒有感覺,他們只知道,那樣的峭石山崖,種不出糧食。新聞出版總署原副署長李東東,曾于1994年初赴張家界掛職市委副書記兩年,她在回憶中描述:“這里位于湘鄂川黔交界處,山高路險,林密溝深,長期以來,基本與外界隔絕。”

1979年秋,畫家吳冠中前往湘西采風過程中,偶然訪問張家界一地,嘆為觀止,返程即寫下《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一文,引起各界震動,“湘西寶藏”自此被發(fā)現。

一位從德國歸來的年輕導游說,他曾引領一些滿懷痛苦的人來到這里,他們或是永失摯親,或是困于內心的牢籠,意圖通過旅行來釋放精神上的困頓。在壯闊的自然世界里,一些苦悶會在無形中消弭。他從不承擔心理咨詢師的責任,只是為他們講述景區(qū)的故事。他指著車窗外的懸崖說,在地球漫長的歲月里,這里曾經歷無數次的抬升與沉降,擁有優(yōu)質的鎳鉬礦產資源。長居于此的人們,過去不識風景珍貴,靠山“吃礦”,在危險的邊緣謀求生計。但如今,他們可以和游客一起乘坐纜車,前往祖輩曾經住過的峻嶺之間,為旅游業(yè)而工作。

田洪曼的辦公室里有一幅掛畫,描繪的是武陵源天子山的晨暉,工筆之下,群峰巍峨。細問之后得知,這幅遠看并不出奇的山水畫,是利用天然砂石粉末所作,系張家界獨有的砂石畫。深受國內外游客的喜歡,特別是韓國、泰國、越南等境外的游客更是愛不釋手。

即便要飛速地應對各項問詢,采訪時多次被業(yè)務打斷,田洪曼也幾乎不用思考,在見縫插針間,就能將張家界的許多故事娓娓道來。

1982年9月,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在打響知名度的第一槍里,大庸市的主政者當機立斷地作出了決定。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由此,這座城市與她的山光水色徹底融為一體。

田洪曼記得,2018年,全國旅游扶貧大會在張家界舉行,當時有這樣一句總結:“張家界的旅游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扶貧史。”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張家界市旅游從業(yè)人員超過30萬人,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就業(yè)之外,山區(qū)改變命運的根本性資源,是教育。而旅游業(yè),無論是從宏觀經濟帶動的角度,還是微觀發(fā)展的切面,都在推動教育發(fā)展。

1995年,張學良的侄女張閭蘅與一眾港澳名人訪湘,在聽聞時任張家界市委副書記李東東說起一些山里孩子交不起50元的學費后,當即與同行者聯合簽名,資助了3000名失學兒童。

田洪曼回憶,2022年,張家界舉辦了首屆湖南省旅游發(fā)展大會,在申辦籌備過程中,一個幼兒園園長殷切地對她說,“你們一定要將旅發(fā)大會申辦成功?!碧锖槁闷嬖儐栐颉@長解釋道,幼兒園的很多家長都是旅游從業(yè)者,因疫情影響,有些交不起孩子的學費。

而30歲左右的網約車司機陳生回憶:“零幾年,那時候還比較窮,孩子們?yōu)榱速崒W費,帶一個背簍,裝著礦泉水和能生食的水果、蔬菜,利用暑假去各個景點售賣。”

來游玩的韓國游客出手很大方,他記得在黃石寨遇到過一對40多歲的韓國夫婦,給了他一筆不薄的小費,幾乎足夠他當時交學費。

盡管這些巨石叢林巋然不動,卻在不知何時便引來清風,吹動歷史的折角,真真切切地改變了張家界百萬民眾的命運。

在張家界,高山從不作回答,人們以心為證。

(文中金湖、張敏英、李嚴、陳生為化名)


版權聲明

本刊及官網(南風窗在線)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南風窗雜志社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垂詢電話020-61036188轉8088,文小姐。